成功案例 > 金融 > 某银行国产数据备份和系统容灾替换

      数据已成为企业宝贵的资产,数据丢失或系统中断可能导致严重的业务停摆和经济损失。随着法规合规性要求的日益严格、勒索病毒等网络攻击的频发、以及硬件故障、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因素的威胁,企业必须建立完善、高效的数据备份和系统容灾体系。市场对能够支持异构环境、兼容国产化平台、且易于管理和恢复的备份容灾解决方案需求持续增长,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。

      我们提供全面、可靠的数据备份和系统容灾解决方案,旨在极大程度保障客户的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。

      • 数据备份方案: 通过制定精细化的备份策略,定期将关键数据和应用系统副本存储到安全、独立的备份介质(如备份一体机、磁带库、云存储),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快速恢复。我们支持多种备份方式(全量、增量、差异),并注重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验证。

      • 系统容灾方案: 更进一步,通过构建同城或异地灾备中心,利用数据复制技术(如存储复制、主机复制、数据库复制),实现生产系统与灾备系统之间的数据实时或准实时同步。在主生产系统发生故障时,能够快速、平滑地将业务切换至灾备中心,将业务中断时间(RTO)和数据丢失量(RPO)降至较低水平,确保业务的连续性。我们提供基于主流国产备份容灾产品和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,涵盖数据、应用和操作系统的全面保护。

通过替换国产数据备份和恢复解决方案,客户实现了:

• 保障数据安全与完整性: 有效防止数据丢失,确保业务数据资产安全。

• 提升业务连续性: 快速恢复系统,极大程度缩短业务中断时间。

• 满足合规性要求: 建立完善的灾备体系,符合行业监管和审计要求。

• 降低运营风险: 有效应对各类灾难,减少潜在经济损失。

• 优化恢复效率: 快速、可靠的数据恢复能力,缩短恢复窗口。

案例架构示意图

某银行国产数据备份和系统容灾替换.png

示意图描述: 该架构图展示了典型的两地三中心或两地双中心容灾架构。图中包含主生产中心(生产服务器、生产存储)、备份服务器和备份存储,以及灾备中心(灾备服务器、灾备存储)。数据通过备份链路定期传输至备份存储,同时通过数据复制链路(如光纤、IP网络)实时或准实时同步至灾备中心。图中还标注了在主中心故障时,业务如何快速切换至灾备中心的流程,突出数据保护和业务连续性特性。